close

  
  序列整齊的三葉海棠。
  序列整齊的三葉海棠。
  紅網城步站11月25日訊(通訊員 唐承元)11月24日,從城步苗族自治縣林業局獲悉,邵陽市林業調查規劃院技術人員11月中旬在城步苗族自治縣進行一類資源實地調查時,在南洞林場高坪凹發現了面積達1100畝的三葉海棠灌木。分佈區間為海拔1360至1420米。其中面積超過150畝的三葉海棠純林4處,面積600餘畝;混交林9處,面積約500畝。樹齡在110-400年間。單株地徑12cm至24cm,最大地徑47cm;樹形渾圓如蓬,葉色墨綠呈三叉形裂開。
  據走訪並查閱的資料推斷,群落應是明未清初時期當地侗族先民栽植的“蟲茶”園遺跡。由於該群落地處湘桂兩省(區)邊緣,四周險峰環繞,人煙罕至,三葉海棠群落至今保存完好。(如圖:序列整齊的三葉海棠)三葉海棠,又名斗笠芽,是苗鄉城步製作三葉蟲茶主要原料。為我國華南省區特有鄉土灌木,主要生長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山,上100畝成片純林己不多見。
  這次在南洞林場發現的三葉海棠群落分純林和混交林兩種,畝木17株至113株,樹高3至6米,蓬徑4至5米不等。清光緒年間修的《城步鄉土志·捲五》記載:“茶有八峒茶……茶雖粗惡,置之舊籠一二年或數年,茶悉化為蟲,故名之蟲茶,茶收貯經久,大能消痰順氣。”陪同調查的林場護林員、工區隊長伍荗盛介紹:相傳清初時期,橫嶺峒爆發粟賢宇、楊清保反抗清廷起義,數以萬計義軍被血腥鎮壓後逃往湘桂黔三省(區)邊境無人區,把山裡野果野菜吃完了,只好採食滿身荊棘的斗笠芽(今叫三葉海棠)樹葉。這種葉子放在口裡咀嚼,初感又苦又澀,咽下後滿嘴淸涼生津。起義軍便大量採集,用籮筐、木桶儲存。可是幾個月後,葉子都被一種小蟲子吃光了,所剩的只是一些油菜籽粒似的蟲糞。人們在惋惜之餘,試探性地用開水沖泡。頃刻間,發現蟲糞泡浸出一絲絲黃紅色的茶汁,香氣撲鼻,入口分外甘涼。於是,城步蟲茶作為一種新型飲品在民間秘密流傳一百多年。亁隆五年,朝廷聞訊,下令橫嶺峒百姓大量栽植並加工,還用樹皮或竹筒等精雕飾品包裝“蟲茶”,外裱紅紙,作為珍品每年向皇上進貢。
  高坪凹林區屬越城嶺山脈與雪峰山脈交匯處,境內峰戀起伏,溝壑縱橫,是珠江流域和沅水流域主要發源地和水源林涵養區,生物多樣性極其豐富,2009年被列為國家近水公益林保護區。  (原標題:城步發現大型清代茶園遺址 面積逾1100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b70sbvmb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